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门庭婷)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0个基点,由3.65%、4.3%调整至3.55%、4.2%。伴随着5年期以上LPR下调,当前购买首套和二套房房贷利率下限分别降至4.0%(5年期以上LPR-20个基点)、4.8%(5年期以上LPR+60个基点),已降至历史低位。
对此,多位业内专家预测,统一房贷利率下限有望突破4%关口。
超40城降低首套房贷利率至4%以下
【资料图】
对于央行此次“降息”对楼市能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以分两层来看,第一层面是通过释放出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提振整体经济面信心,从而同步提升购房消费信心。第二层面则是会通过LPR调整,拉动存量房贷和新增房贷利率下降,住房消费者负担减轻,加速购房者入市节奏。在当下环境下,第一层信号的意义更为明显。”
根据中指监测数据,今年以来已有超40城,降低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另外,从实际降成本的角度上看,假设以基准利率贷款100万元,还款期30年,房贷利率下降10个基点,按等额本息还款,总利息支出减少约2.1万元。
(图源:中指研究院,央广网发)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报告中也显示,6月,全国15个代表性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均值为4.03%。
但具体看这15个城市的排序情况,各城市的实际首套房贷利率呈现了较大差异。其中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房贷利率最高,分别为4.85%、4.65%、4.60%和4.30%。而其他城市均低 4.1%的水平。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统计显示,有9个城市房贷利率低于4%的水平,包括弱二线城市和很多三四线城市。
(图源: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央广网发)
张波也提到,目前来看,弱二线,以及三四线城市,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明显,当下大多通过大力放松公积金贷款、强化购房补贴,以及降低首付比拉动需求侧的操作为主,但政策在市场上的效力释放并不明显,或并不持续。
“核心一二线城市依然存在着诸多限制性楼市政策,包括限购和限价,政策工具箱中依然有着诸多可操作品种。长期来的看,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两类政策在当下重要性凸显,其一是保障自住性购房需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有限度的限购放松。其二是改善性需求的拉动,包括在房贷和首付层面执行“认房不认贷”,以及置换退税等。”张波补充道。
也有专家预测,随着LPR利率的下调,预计最近两周各大银行会纷纷下调房贷利率,即普遍会下降1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一线城市房贷利率也会迎来久违的松动。
百城银行放款速度较快,叠加降息或对商品房销售具有带动作用
对房地产而言,降息最大的效应就是降低月供成本。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从去年以来5年期LPR下降的效应来看,降息对带动商品房销售有一定作用。
从减负效应看,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把过去三年LPR降息以及房贷利率下限下调等考虑,实际上最近几年房贷月供每个月差不多可以少还10%。
李宇嘉还提到,持续推进需求端“降成本”,配合降息并让需求端切实看到购买力的相对提升。比如,合理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合理下调二手住房交易的税率、按揭利率,降低经纪服务费率,全面推进二手住房“带押过户”,推进存量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提高“组合贷”审批效率等等。这些降成本措施叠加一起,全面降低交易成本、疏通交易堵塞。
另外,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6月贝壳百城银行平均放款周期为23天,与上月持平,维持较快的放款速度。这意味着当下购房者无论是购买新房或者二手房,不会因为贷款环节的耽搁,而影响交易的顺利推进。
总的来看,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此次降息不仅释放了积极信号,也预示着“加强逆周期调节”措施在加快落地。从政策内容上看,中央和监管部门或通过降低交易税费、降低中介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加大“保交楼”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房企资金支持力度等;地方层面,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如通过一区一策、与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结合等方式进行调整。若更多实质性政策落地,市场预期或进一步好转和修复,从而带动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下半年市场有望温和修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门庭婷)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
南山卖出龙华价
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20日电(刘先荣)为进一步加强辖区消防安全管理,维
6月19日,比亚迪海洋网重磅冠军车型宋PLUS冠军版正式上市,其中宋PLUSD
在本月晚些时候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日本企业将迎来创纪录数量的股东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