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范可新
兑现对国家的承诺 下届冬奥会仍要努力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
范可新 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范可新被授予“突出贡献个人”称号。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范可新称,拿下金牌兑现了对国家的承诺,新周期内将以老大姐的身份继续帮助年轻队员成长。
范可新的成长经历颇为励志,这让她能更好地去理解北京冬奥精神。在范可新看来,若能真正践行北京冬奥精神,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兑现对国家的承诺 那一刻非常自豪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10天,范可新腰部意外扭伤,只能打着支持带和肌贴做辅助上场。直到全部比赛结束,她都没跟外界提及这一内情。
2月5日,范可新与队友摘下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金牌。从领奖台下来时,她对着镜头大喊一声,“我们做到了!”她说,一直相信自己能在北京冬奥会拿到金牌,如今也兑现了对国家的承诺。“那一刻,我非常自豪、非常有底气,也感受到了坚持的意义。”
在家门口收获1金1铜后,范可新集齐了冬奥会金银铜牌的同时,也成就了大满贯伟业。
参加了3届冬奥会,范可新对北京冬奥会感悟最深。范可新直言,不是所有运动员都有机会在祖国参加奥运会,身为一名中国体育人非常幸运,疫情期间能在家门口拿到冬奥会金牌更是荣幸之至,“中国运动员真的应该有感恩、感谢之心。疫情下,国家对运动员、对人民的保护,真的是只有咱们中国人能体会到。”
在范可新看来,北京冬奥精神与运动员特性非常契合,若能践行北京冬奥精神,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一个优秀的人。
给家人戴奖牌 为幕后人员拍Vlog
进国家队12年,范可新从未在家过过春节,每年只有在4月份短道速滑赛事结束后才有时间回老家,与家人一起拍张全家福。
北京冬奥会后的短暂假期,范可新与家人、亲友相聚,见面时的话题总离不开刚刚结束的冬奥会。“每当他们表扬我们(运动员)时,那一刻真是特别开心,这是给运动员最好的肯定和鼓励。”范可新还把冬奥会奖牌拿出来给家人戴上,让他们感受一下冠军的分量。
每次受表扬时,范可新总想着这份荣誉不是给她一个人的,“赛场上,拿成绩、领奖、奏响国歌都是运动员完成的。但一名优秀运动员背后,有太多人在默默付出。我一直在说感谢、感恩,也包括他们。”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范可新自拍、自剪了多支Vlog,介绍为中国短道保驾护航的每一名工作人员。范可新说,运动员们是有目标的,但那些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人员、保障人员只是默默服务,不会有别的嘉奖给他们,“他们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只要国家需要我 一定会站上赛场
16岁进国家队,范可新从一名小队员成长为老大姐。在队里,年轻队员跟她的关系很近。有时候训练上有什么问题,小队员们会先去找范可新,再一起去跟教练沟通。范可新说自己刚进国家队时,也得到过前辈们的呵护和帮助,如今作为队里的老大姐,也希望能帮助年轻人排忧解难、少走弯路。
北京冬奥会,范可新带着曲春雨、韩雨桐两名中生代以及张雨婷、张楚桐两名新人参赛。作为过来人,范可新很清楚一枚奥运奖牌对年轻队员来说有多重要,也很清楚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艰辛。“她们都哭了,我跟她们说,这只是一个开始,下一届冬奥会大家还要一起努力。”
拿下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后,范可新跪地一吻,曾被解读为可能会告别赛场。但28岁的范可新还想继续,她还有这个心气和动力。“只要我还能滑得动,只要国家还需要我,我就一定会继续站在赛场上,无论以什么样的身份。”范可新说,即便日后退役,她这辈子跟短道速滑和体育也是分不开了。
只要我还能滑得动,只要国家还需要我,我就一定会继续站在赛场上,无论以什么样的身份。——范可新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2021-2022赛季CBA季后赛13日晚进行了半决赛首回合的另一场交锋,浙江广厦队以108:93战胜上海队,以大比...
活动现场,冰雪健儿与石景山区冬奥工作者,社区、学校等代表开展互动交流并接受“石景山校园冰雪社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