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继贵州台江“村BA”出圈后,与之相隔160公里,仅2小时车程的贵州榕江“村超”又火爆全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球场再现“倒挂金钩”技惊四座,开场三分钟进球全场欢呼,“超级星期六”吸引数万游客观赛,全网浏览量超60亿。
有人说村超收视“超过了中超”,知名人士评论“村超火出了圈”,英国球星迈克尔·欧文录制视频送祝福……
贵州“村超”热度持续飙升,“全明心”阵容全网惊艳。
谁也不承想,一度传出“黎从榕,实在穷”的榕江,会凭借“一个球”走入国际视野。一项如此“不专业”的赛事究竟是如何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土味:一场本真的“村”字号赛
6月15日晌午,榕江县城,气温32℃。
走进“村超”足球场,骄阳映照下“绿茵场”很闪亮,球场中央“三宝”很醒目。
足球场旁,60岁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由守义左手拿木板,右手持电锯,很快就做出一个木质蜜蜂零部件。作为榕江县乐乡村“名誉村长”,由守义10多天前就在筹划设置农特产展区,原材料就是当地木材、茅草,主要展出当地土特产。
由守义想让“村超”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土”,把乡土味、乡情味、乡愁味“三乡味道”结合,以求回归乡土气。
的确,简陋的赛场上既没有赞助商,连门票也没有,更没有啥球星。
每天,来到足球场帮忙施工的黄学枭在六佰塘队司职后卫,是一名退伍军人,而和他一起战斗的队友,要么卖卷粉、开挖掘机,要么在建筑工地干泥水工、开店铺、拉货车。
他们,在场上是球员,在场下就是隐入尘烟的普通人,这些白天忙于生计,晚上踢球的“草根”球员,却踢得国人热血沸腾。
“90”后“村超”球员杨宗恒说,踢足球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最本真的快乐。
单纯热爱足球的他在距离绿茵场外2公里的地方开了家奶茶店和烧烤店,一闲下来,便要邀上7、8个过命的兄弟踢球,“妻子也挺支持我,我所有的球鞋都是她买的。”
射手榜上以“8个进球”排第一的董宇恒,白天还在摆摊做卷粉,晚上便穿上球衣踢球,他说:“输赢根本就不重要,主要是快乐:踢输了,听场上姨妈姨婆唱歌跳舞也开心;踢赢了,奖品就是土特产;踢累了就躺在草坪上看天空,很放松。”
董宇恒的话,看似源自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和热爱,实则反映出“村超”以“土”出圈的乡土气息与民俗特色。
贵州“村超”是以当地三宝侗寨及其周边村寨为主体组建的20个村队分A、B两组,先后踢循环赛和淘汰赛,再于7月29日踢总决赛。
自5月13日以来,每逢周五、周六、周日,每天都有三到四场足球比赛进行,从傍晚持续到午夜,上至九旬老妪,下至学龄前儿童,一起敲锣打鼓为球员鼓劲,都能让你感受滚烫的爱。
每逢开场前,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啦啦队就会排成长龙,带上自家珍藏的好酒、好肉以及土特产绕足球场一周后分发给观众,这犹如一场乡村土特产展示的嘉年华,散发着最纯粹的乡土味道。
在这里,体育竞赛不再是商业,而是回归其最纯粹的功能——快乐和乡土!
热爱:“村超”出圈的“流量密码”
为了赶到“超级星期六”观赛,内蒙古小伙狄文科横跨两千公里来到“村超”现场,为球员送上内蒙古牛肉干,他衣服印着的“奔赴热爱”吐露了赛场数万观众的心声。
6月17日,第5个“超级星期六”,18:20分。
足球场内,千人啦啦队拎着土特产和熟食花式打call,现场观众欢呼雀跃;
足球场外,美食广场上,夜风遥遥送来人间烟火,游客嗨爽榕江夏夜,醉在星光夜市。
自从榕江的“村超”在网上出圈后,球迷从四面八方自驾前来,每逢周六,每场比赛都会吸引数万人观摩。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散装”比赛,却一次次复刻世界级名场面。
倒挂金钩、凌空抽射、中圈吊射,还有内马尔的招牌动作彩虹过人、世界波等一次又一次燃起观众激情。
在这个朴实至简的赛场中,我们似乎看到以普通人为主角的欢乐舞台正在徐徐展开。
“加油,加油……”比赛现场,人山人海传来加油声。
“好球!”此起彼伏的喝彩声里,抒发出人们对足球毫不掩饰的热爱。
比赛从白天持续到凌晨,踢到精彩时段,天空燃起了烟花助兴;
球员累了,观众乏了,场内又有民俗歌舞助兴,现代足球与传统文化共舞,演绎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最让人热泪盈眶的是,“村超”足球赛事期间,村民自发在比赛现场开展美食宠粉活动,让观众球迷免费试吃榕江牛瘪、羊瘪、卷粉、腌鱼糯米饭等各类特色美食,温暖了观众的胃。
美食还没品够,歌舞还未尽兴,而当一首歌响起时,又留住了观众的心——
“远方的客人你留下来嘛,这里有你要的感觉,一起来跳舞,一起唱歌,快乐就是这样来的……”
《黔东南的七月》唱得游客不舍离去。
“这样的‘村超’怎能让人不爱?”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先生说。
“村超”火爆无疑是一场“有心人”的专注——
突出数字赋能,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
突出文体融合,带来多彩神秘的民族文化,营造乡村足球全民燃爆的氛围;
突出全民参与,让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巨星,人人都在发光;
突出人才为本,聘任乡村振兴顾问、“名誉村长”“粤黔协作村长”多方助力……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成为“村超”出圈的真正密码。
有数据显示,6月17日“超级星期六”,全网流量已经超60亿,本地媒体赛事直播点击量超过千万。
如今,村民欢、观众乐、经济火……“村超”带来的旅游效应已然显现。
底蕴:一个文化符号背后的历史
78岁的老球员赵光和依然精神矍铄,站在绿茵场旁,他指着一张老照片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足球人生。
“这个就是我。”赵光和指着后排左四的头像。照片里,他板寸头、白衬衣、黑短裤,显得很精神。
照片是1965年,榕江中学代表队参加黔东南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斩获冠军的合影,斑驳了的印记述说着那段历史:
1965年,20岁的赵光和踢球时,没有正规足球场,他和同伴们扛起把锄头,在割掉谷桩的稻田里挖个空地,用木桩做门、以石灰画线,一个足球场地就成了。
“河边滩地、崎岖荒野”也是他练球的场地,在凹凸不平的场地上,他和队员,空闲就踢球,遇节假日就办比赛。
赵光和说,这里踢球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由来已久,足球的种子早已深埋在每个人心底。
1940年,国立贵州师范学校从贵阳迁入榕江,并在榕江建立了国立贵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开始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内容。
这一创举为榕江培养了“第一代”足球兴趣爱好者,为榕江发展和推广足球运动项目播下了“足球运动的种子”。
1944年,抗战时期,广西大学迁至榕江,将足球这项运动正式带进榕江广大民众的视野。
据《广西大学在榕江》记载,广西大学在榕江期间,经常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除了每星期举行各种球类比赛外,还开过运动会。
这里提到了“各类球类比赛”就包括足球比赛,它开创了榕江足球赛的先例,让足球成为榕江县城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传统项目。
大学生们在校园内踢足球,校园外是好奇的当地百姓。球场上的盘球、带球、射门.......使老百姓们渐渐看出了味,看入了迷,随后也就模仿踢了起来。这一踢就“一发不可收拾”,渐渐的地榕江大坝掀起了“足球热”。
如今,榕江县38.5万人口中,有5万人会踢足球、喜欢踢足球。全县共有三十多支民间足球队,县足协注册的球员超过1000人,县城内有大大小小十多个足球场,定期举办各类足球赛事。
发展: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村超”赛场外50米,美食街。
“老板,来一份卷粉!”
“好嘞!”
在“闫家王牌卷粉”,摊主闫义挺忙得不可开交,每逢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他和妻子便早早来到这里摆摊,“村超”的火爆让他的销售额提升了两倍。
“冰镇杨梅汤咯,不甜不要钱!”
在另一旁,26岁的女孩朱锡琴用一口“榕江话”吆喝着。
她是榕江县寨蒿镇易地扶贫搬迁至榕江县城特合小区的搬迁群众,来到县城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趁“村超”正火,她利用下班空闲时间摆起了摊,专门卖冰粉和杨梅汤:“杨梅汤5元钱一份,我们坚持不涨价。”
榕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刘义良告诉记者,我们科学合理规划680余个免费摊位,为观赛群众提供餐饮美食、农特产品、赛事周边销售等服务,带动上千个灵活就业岗位。
贵州“村超”的火爆出圈,既反映出贵州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量变”,又推进乡村振兴“质变”。
初步统计,5月以来,榕江县夜间消费人数达48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06%,环比增长262%。
2020年,榕江县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开始谋划接续乡村振兴,足球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窗口:
借助“村超”大看台,榕江西瓜、小香鸡等农特产品,蜡染、刺绣等非遗产品不断走进观众席,借网络走进全国视野,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的致富门路。
超好吃、超好住、超好行、超好游、超好购、超好玩……“超”字号系列产业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持续释放,渐渐镌刻在前来体验“村超”场面的游客心里。
“榕江人的激情,看村超吃牛瘪。”
“人生就该有追求。”
走在榕江,这样的网红标牌随处可见, 这样的文化“IP”渐入人心。
“山歌”“美食”“节日”等这些民族特色文化正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数据显示,榕江县已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
这个夏天,榕江这座城的激情还在继续!(天眼新闻)
标签:
这些天,继贵州台江“村BA”出圈后,与之相隔160公里,仅2小时车程
中新网北京6月25日电 一年一度的北京网球协会“健康杯”Tennis123
中新网十堰6月25日电 (白璐 张弛 张倩龙)2023年全国国际跳棋锦标
本报讯(记者李远飞)昨天是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跳水队在国家
2023年女篮亚洲杯中国女篮参赛大名单出炉。本届女篮亚洲杯将于6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