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 > 正文

(成都大运会)专家建言成都“后大运时代”发展

  • 2023-08-08 15:1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资料图)

中新社成都8月8日电(记者 岳依桐)成都大运会于7月28日至8月8日举行。多位专家认为,这场国际体育盛会留下的丰厚遗产,为成都“后大运时代”的发展带来更多契机。

早在2019年,成都就编制完成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旨在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29个领域的丰厚大运遗产。

“大运遗产后续利用得当,定能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成都体育学院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体育产学研促进会会长柳伟表示,大型体育赛事是为城市发展赋能的重要平台。成都大运会从前期筹办到正式举办,已经推动该市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等多维度业态融合发展。

包括13个新建场馆和36个改造场馆的49个体育场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主办城市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2022年,这些场馆就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8万个小时,服务民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730余项,未来也将继续服务大众。

柳伟指出,在“后大运时代”,上述场馆将推动全民健身普及、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同时为成都举办或申办更多体育赛事提供硬件支撑。他建议,为发挥好体育场馆多元服务功能,可引入社会力量经营,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并通过打造多业态融合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使其更符合民众使用、消费需求。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同样认为,成都大运会所涉及的运动场馆和体育器材、设施的运维,本身就具有产业发展潜力,可在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就业。

实际上,乘大运会东风,成都体育产业发展势头渐旺。近三年来,该市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870亿元(人民币,下同)。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578.6亿元、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005亿元。“成都大运会对主办城市的宣传效应显著。”刘璐表示,成都可有效利用国际性推广成果,持续产生红利。

在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李钊看来,成都大运会留下的文化遗产同样珍贵。他以吉祥物“蓉宝”IP出圈的现象举例道,未来成都应进一步探索该IP的持续开发利用,以大熊猫为载体,推动巴蜀文化更好“走出去”。

李钊表示,成都大运会期间,太阳神鸟、川剧变脸、中医药、太极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也落成开放,实现了赛事与文化的有效结合,有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而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成员就是这种软实力最好的宣传使者。

“文化认同程度越高,成都乃至中国相关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能更上一层楼。”李钊表示,通过成都大运会这扇窗口,有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更加清晰地认识了中国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度,有效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而持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也应是成都“后大运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完)

标签:

推荐阅读

(成都大运会)专家建言成都“后大运时代”发展

中新社成都8月8日电(记者 岳依桐)成都大运会于7月28日至8月8日举行

扬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亮点纷呈 民众领略城市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

中新网扬州8月8日电(记者 崔佳明)奋斗体育赛场,点亮城市梦想。8日

世界聚焦大运会丨外籍运动员谈大运会之旅:要把金牌带回德国,激励更多年轻人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已经进入第十个比赛日,这十天里,

体验历史与青春的碰撞(行走蓉城)

成都大运会期间,宽窄巷子成为展现成都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一个“

外国运动员感受大运村科技魅力 体验汉语之美

自7月22日运动员之家“大运村”开村以来,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体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竞技体育